一、課程基本信息
1.課程性質:公共必修
2.課程學時與學分:課堂教學34學時,第三學期開設,2學分;實踐教學第三學期寒假進行,學分0.5學分。
3.先修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4.适用專業:全校各院、系
二、課程内容簡介
本課程内容以講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概念及基本規律為重點,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理論思維能力。課程主要内容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及如何在實踐中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認識和分析各種社會實際問題,正确認識人類社會的本質、社會發展動力和社會發展基本規律,正确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認識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曆史必然性,從而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
三、教學目标
總體目标: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和本質特征有完整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論素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具體目标:本課程通過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使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引導學生了解國情、民情、黨情,樹立共産主義理想信念;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知和行的統一,進而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貫徹的自覺性,把握中國當代社會的前進方向;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中,明确青年學生的責任和擔當,把握個人成人、成才、成功的科學定位。
四、教學主要内容與學時分配
緒論 馬克思主義是無産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2學時)
【教學目的】
從總體上理解和把握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了解馬克思主義産生的過程和條件,掌握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特征,增強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自覺性。
【教學内容】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含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涵蓋的主要内容。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産物,是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新,它随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是它的根本理論特征,與時俱進是它的理論品質,實現共産主義是它的最高社會理想。
第四節 自覺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在于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論聯系實際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含義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3.馬克思主義産生的必然性
4.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
5.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發展規律(8學時)
【教學目的】
學習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基本原理,着重掌握世界統一于物質的觀點、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和事物矛盾運動規律的觀點,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根本方法,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内容】
第一節 世界的物質性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統一于物質,實踐是使物質世界分化為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的前提,又是兩者統一起來的基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确認識和把握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做到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統一。
第二節 事物的普遍聯系與永恒發展
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以及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
第三節 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辯證法作為科學的認識方法,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基礎和原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是辯證思維方法的深化和展開,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要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不斷增強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世界統一于物質
2.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3.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
4.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辯證統一
5.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
第二章 認識的本質及發展規律(4學時)
【教學目的】
學習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掌握實踐、認識、真理、價值的本質及其相互關系,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
【教學内容】
第一節 認識與實踐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運動有其基本規律。
第二節 真理與價值
真理具有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真理與價值是辯證統一的。
第三節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堅持認識與實踐的統一,要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結合起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就是從必然走向自由的過程;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産黨思想路線的核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2.價值、價值評價和價值觀
3.認識的本質及發展規律
4.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6學時)
【教學目的】
學習和把握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社會發展的動力和人民群衆是曆史的創造者等觀點,提高運用曆史唯物主義正确認識曆史和現實、正确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自覺性和能力。
【教學内容】
第一節 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及其辯證關系,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社會形态更替的一般規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節 社會曆史發展的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鬥争和社會革命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第三節 人民群衆在曆史發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衆是曆史的創造者,及如何正确評價個人在社會曆史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2.物質生産方式在社會存在和發展中的作用
3.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4.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矛盾運動規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規律
5.人民群衆和個人在曆史上的作用
第四章 資本主義的本質及規律(6學時)
【教學目的】
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準确認識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内在矛盾,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的本質及規律,正确把握社會化大生産和商品經濟運動的一般規律。
【教學内容】
第一節 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
回顧商品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把握價值規律及其作用,剖析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從而科學認識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第二節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了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産生,探讨勞動力如何成為商品和貨币怎樣轉化為資本,明确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含義和本質,及生産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絕對規律。
第三節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态
研究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相适應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态。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2.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
3.資本的原始積累
4.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态的特點和本質
5.剩餘價值論及其意義
6.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與經濟危機
第五章 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趨勢(4學時)
【教學目的】
了解資本主義從自由競争發展到壟斷的進程,科學認識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正确理解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特點及其實質,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的曆史地位及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曆史必然性,堅定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
【教學内容】
第一節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研究資本主義從自由競争到壟斷,以及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科學分析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及其後果。
第二節 正确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把握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表現和特點,剖析其原因和實質。
第三節 資本主義的曆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正确認識資本主義的曆史地位,及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曆史必然性。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及特點
2.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特點和實質
3.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及後果
4.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實質
5.資本主義的曆史地位及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曆史必然性
第六、七章 社會主義實踐與共産主義崇高理想(4學時)
【教學目的】
學習和了解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過程,把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共産主義社會基本特征的主要觀點,深刻認識共産主義社會實現的曆史必然性和長期性,樹立和堅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教學内容】
第一節 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規律
了解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實、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過程,掌握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在實踐中探索現實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
第二節 共産主義崇高理想及其最終實現
深刻理解共産主義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共産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曆史過程;準确把握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中,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共産主義而奮鬥。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社會主義的産生和發展
2.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3. 社會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4. 共産主義社會理想實現的曆史必然性
5.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各教學環節(含主要實踐環節)的課堂學時分配(單位:學時):
項目 學時數 |
合計 |
講授 |
實驗 |
習題課、測驗 |
其它 |
緒論 |
2 |
1 |
|
1 |
|
第一章 |
8 |
5 |
|
3 |
|
第二章 |
4 |
3 |
|
1 |
|
第三章 |
6 |
4 |
|
2 |
|
第四章 |
6 |
4 |
|
2 |
|
第五章 |
4 |
3 |
|
1 |
|
第六章 |
2 |
2 |
|
|
|
第七章 |
2 |
2 |
|
|
|
社會實踐 |
6 |
|
|
完成“馬列經典著作選讀” |
6 |
合計 |
40 |
24 |
|
10 |
6 |
五、學習過程設計
學生課下學習活動安排表
章節 |
學習活動安排 |
備注 |
緒論 |
試結合你對馬克思的認識,以及當前中國的社會現實,談談我們為什麼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
|
第一章 |
在追求中國夢的過程中,應該怎樣把握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辯證關系? 用辯證思維方法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談談辯證思維對大學生成長的意義。 |
|
第二章 |
有人說價值觀沒有對錯之分,請結合真理與價值的辯證關系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并思考樹立正确價值觀的意義。 |
|
第三章 |
社會發展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可曆史事件又是人們意志的“合力”造成的,兩者矛盾嗎?這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是怎樣的關系? |
|
第四章 |
為什麼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肮髒的東西”? |
|
第五章 |
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會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的附庸嗎? |
|
第六章 |
如何認識社會主義道路的多樣性? |
|
第七章 |
如何在大學生活中體現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個人理想如何才能與社會理想一緻起來? |
|
六、考核方式
(一)本課程為考試課。
(二)本課程的成績由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
平時成績(40%),通過出勤(20%)、課堂表現和回答問題(10%)、作業(10%)等途徑考核。 期末成績(60%)通過統一考試獲得,卷面100分,由客觀題(閉卷)和主觀題(開卷)組成,考試在考試周進行。
(三)期末試卷由任課教師統一命題,試卷内容體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活動過程中讨論的内容,并做出參考答案,答案既要反映教學内容的要求,同時也給學生以分析的空間。
(四)評卷方式:流水評卷。
二、實踐教學考核方式
“馬列經典著作選讀”完成并符合要求給予合格。
“馬列經典著作選讀”完成要求:
1.學生要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學習,在第三學期的寒假進行馬列經典作家的著作的選讀。
2.為便于管理和成績的給定,每屆學生選讀的篇章由教師指定。
3.選讀後提交的報告手冊中必須包括對原文的摘抄和讀書心得,隻有讀書心得而沒有原文的摘抄,提交的報告沒有成績。
4.一律用鋼筆或中性筆填寫。開學後将此手冊交回各院、系。各部門指定專人按五級分制給出成績,成績單一式兩份,本部門存檔一份,報教務處一份。
七、教學參考書與學習資源
【教材】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本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學參考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精彩教案》,蔡海榕 傅德田,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案例》,劉建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師參考書》,逄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疑難問題解析》,顧海良 張雷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
【學習書目與參考資料】
1. 《毛澤東選集》,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鄧小平文選》,鄧小平,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4. 《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